五祖禅院位于安徽省宿松县五祖山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内。原址为五祖庙。五祖庙自汉始,佛、道、儒三教在石莲洞相互兼容交际。唐五祖弘忍在此建寺。后毁于兵燹。兴废废兴几度重建几度毁。遗址仍残存明代时重建五祖庙时青砖。"五祖"字样清晰可见。

石莲洞乃五祖弘忍大师道场,弘忍大师在此十三年,在这里修因证果,真正悟道成就东山法门体系。石莲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,乃且仙且佛之秘宅。石莲洞门刻石,传为唐末忠义诗人罗隐居隐于洞时,梦笔书字所刻。洞坞有佛坐石。五祖弘忍坐石,作风动波声之偈,则名山僧占抑已久,洞前故有刹。同时留下此偈:垂垂白发下青山,七岁归来改旧颜;人却少年松却老,是非从此落人间。

2014年,原黄梅五祖寺七十四任方丈见忍大和尚发大宏誓愿,重兴五祖禅院。

历时三个春秋,在各级宗教主管部门的领导下,在十方大德善信的支持下,如今五祖禅院已初具规模。禅院相继投入几千万元,恢复重建了山门、大雄宝殿、钟楼、鼓楼、地藏殿、观音殿、昌明老和尚报恩堂、财神殿、禅房、斋堂、僧寮、文殊苑、客堂及观音广场等寺院建筑群,修缮了原有五祖殿堂。

重新修复后的五祖禅院于2015年6月27日举行了盛大的开山仪式;2017年11月5日隆重举行了全堂佛像开光盛典法会。

五祖禅院自恢复以来特别注重道场管理,先后在2015年获得了国家宗教局颁发的"宗教活动场所"许可证、2017年获得了安徽省宗教部门颁发的"和谐寺观教堂"称号,同时得到了安徽省统战部、宗教局、县委县政府等各级领导部门的认可和支持。

在未来,五祖禅院还将建松涛禅趣园、禅修堂、五祖佛塔,同时修复石莲洞,还原五祖弘忍大师于石莲洞禅修、授法的历史场景,让更多的人能够追随五祖大师的脚步,在此明心见性、见性成佛。

《中国名胜词典》第347页中收编了安徽宿松五祖山的历史来由,现摘录如下:

" 五祖山,又称佛坐岭。在宿松县城西南4公里,与湖北黄梅县交界处。因唐代高僧、禅宗五祖弘忍和尚常游此,故名。弘忍和尚在佛教史上享有盛名,其弟子分别创立禅宗的"南、北宗",此山也远近闻名。相传弘忍欲卓锡于此,但又觉得山前的龙湖水腥,遂吟道:平生不爱雨池水,风动波声也带腥。遂作罢。后人在山上兴建五祖禅林,一时香火鼎盛,足与黄梅县名寺东山寺媲美。寺附近有授法洞,相传弘忍和尚曾在洞内讲佛,还有一天门诸胜。此处林坞数叠,曲径通幽。惜寺庙已毁。山上诸胜犹在。"

禅宗五祖弘忍大师

弘忍大师,生于隋仁寿元年(601年),蕲州黄梅(今湖北黄梅县濯港镇)人。东山法门开创者,成为中国禅宗第五祖。

弘忍七岁时,随四祖道信大师出家。十三岁时,正式披剃为沙弥。随道信大师三十年,得法于道信。道信往生后,弘忍离开双峰山,三十七岁时来到安徽宿松石莲洞,在此地明心见性、见性成佛,成就了东山法门体系。其后,五祖在此广开法门,接引群品,达摩之禅始隆盛。

十三年后,弘忍回黄梅建东山五祖寺。安单接众,领众修行。其下门徒众多,包括神秀、惠能、智诜、老安、法如等。弘忍为觅法嗣,乃命门人各呈一偈,表明自 己的悟境。其时上座神秀呈偈曰:"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"。惠能听说之后,亦作偈曰:"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 物,何处惹尘埃"。弘忍将两偈比较,认为惠能的悟境高于神秀,夜里为惠能宣讲《金刚经》大意,至"应无所住而生其心"处,惠能大悟,遂将衣法密传给惠能,命他连夜南归。

公元674年,弘忍圆寂,终年七十四岁。唐代宗谥号大满禅师。